美国博物馆联盟趋势观察(2015)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06-09 21:10   2642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继《趋势观察2012:把握博物馆未来脉搏》、《趋势观察2013:回到未来》、《趋势观察2014》年度报告在国际博物馆界引发强烈反响后,美国博物馆联盟博物馆未来中心又对新一年的动态和变化展开了研究与归纳,预测博物馆在2015年最可能出现的六大趋势

   

1. “开放式”经济

    继“参与”之后,“开放”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又一新高频词汇。开放意味着透明、可问责及民主参与。开放资源、开放软件、开放政府——公众要求原本锁在“禁宫”里的信息人人可及,并且这种呼声日益高涨。博物馆文化、学术,特别是运营方面的数据往往秘而不宣,而在如今如火如荼的开放数据运动浪潮中,博物馆应如何应对?

    对博物馆而言,不管从道德还是法律层面,博物馆都是为公众托管藏品之所。同理,当今的博物馆有义务将数据公开,供所有人使用。因此,构建数据分享平台与策划展览、保管藏品同等重要。然而,博物馆一直以来都将一些数据视为努力保护的秘密,而非用于分享的知识。另外,开放运动同时也将推动权威的开放化。博物馆的权威正在一点点瓦解,已经不再能操控观众的参观的内容、所学的知识及学习的途径,而数据开放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再如,数据开放会造成博物馆收入减少吗?会降低研究人员出版优势吗?

|给博物馆的建议|

• 审计数据,确定开放内容,制作开放时间表和预算表。数据审计中考虑藏品数据的质量如何、是否有法律限制、哪些数据应优先、优先理由是什么、数据公开政策及保密条件。

• 将数据视为资产来管理、追踪和货币化(如果合适的话)。数据编辑和设施建设费用巨大,博物馆可考虑销售或授权部分数据。

• 邀请用户做数字游戏。博物馆可邀请科学家、艺术家、学生、技术人员及普通公众任意重组博物馆数据并分享结果。

• 公开博物馆藏品、研究、运营方面的数据,并鼓励个人、企业、政府等在他们的工作中使用这些信息。这是博物馆为城市规划、社区活动、创业、自学等做出贡献的唯一方式。

• 考虑有哪些可被博物馆使用的开放信息,如城市人口分布、交通设施、学校活动等。

|案例|

• 史密森库珀•休伊特设计博物馆使用“非版权所有”的知识共享协议许可,将其所有藏品数据库在GitHub(一公共数据库)上共享。用户可免费下载、重组、重新使用其数据。同样,本着“开放”精神,博物馆还共享了“库珀•休伊特”名称的源代码,供设计师任意使用。

• 泰特现代美术馆也在GitHub上分享了其所有藏品数字信息,并鼓励用户与这些数据“玩耍”。例如,2014年,该馆举办了“劈开空间”活动,邀请参与者夜宿博物馆,通宵“将任意形式的数据转变为创意数码艺术品。”其中,获胜团队使用的是中国艺术家艾未未作品中丧生于2008年地震的5196名儿童的姓名。

• 博物馆、图书馆服务学会在GitHub上启动了“博物馆通用数据档案库”项目。通过使用一链接开放数据库的软件,将所有维基百科上关于博物馆的词条信息(包括文字、图片等)导入该“档案库”,从而打造“美国博物馆浏览器”。

2. 道德评判无处不在

    正如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所言,“要提供真正的服务,你必须添加金钱无法购买或衡量的东西,那就是真诚和真实。”借助网络和社交媒体,消费者们团结起来,并获取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可以让任何一家跨越道德底线的企业垮台。据统计,绝大多数的千禧代(指80、90后)认为企业有义务解决资源短缺、气候变化、收入不均等问题;其中,32%表示会终止继续购买有道德污点的品牌产品。社会公正愈加成为机构的主流判断标准,非营利机构也未能免于这场“对灵魂的搜索”。

    对博物馆而言,在这场全世界范围的道德评判浪潮中,博物馆已不能再享受人们的信任了。事实上,博物馆很多方面的工作都已经遭受质疑。如动物权益问题——艺术家蔡国强 “移动鬼城”装置中使用乌龟作为iPad支架,即被人们指责为“虐龟行为”;又如劳动者权益——古根汉姆阿布扎比分馆的建设即受到了“移民劳工工作环境恶劣”的抗议;再如使用无薪酬实习生/志愿者、工资差距过大、工作效能等等。

|给博物馆的建议|

• 针对出现的问题,重审并修订相关政策和声明。如及时更新和加强关于利益冲突、实习生报偿、数字信息版权、藏品来源、个人或企业捐赠的制度规范。如果博物馆参与了国际项目,请注意在职业道德问题上采取积极的立场。

• 确保博物馆商店里的所有商品、博物馆餐饮服务中所提供的所有食物均符合道德采购标准。

• 重新思考关于博物馆捐赠资金投资及企业赞助的政策。如今,很多大学和其他非营利机构都加入了“化石燃料撤资”运动,以期“弥补对造成气候变化的罪恶”。博物馆可借此时机,讨论其投资是否与机构使命与价值观一致。

• 尽管博物馆需要“不同的声音”,但也需探讨是否有必要排除那些在公共事务中,或专业方面有悖于博物馆使命的人员。

• 重新审视博物馆关于报偿的政策,针对无偿实习生、高低收入比例、生活费等问题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

|案例|

• 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馆公开承诺只引进符合劳动法规及环保标准的产品。该博物馆的做法不仅保护其销售产品的品牌和声誉,产生附加价值,还可构建“对道德、回收利用、本土生产、手工制造等感兴趣的观众群”。

• 2013年,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聘请Youtube视频系列片《大脑挖掘》(The Brain Scoop)的创作者艾米莉•格拉斯莱(Emily Graslie)专门制作一期节目,向公众解释藏品研究的本质与重要性。格拉斯莱在视频中通过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了博物馆为什么需要剥去一匹狼的皮或是在一个昆虫上插针。

• 去年,现代艺术博物馆组织了一场关于合成生物和设计的研讨会:“合成美学:当代设计新前沿”,借以帮助公众理解和选择新兴技术。艺术可以是一个互动式、无害的平台,供人们探讨是否应该操纵人类DNA、是否应该对环境启动生物工程等诸如此类的道德问题。

 

(未完待续。本文作者是伊丽莎白•梅里特,由湖南省博物馆李慧君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