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的运用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07-16 19:09   11811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近年来,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作为一项引人注目的新兴技术,模糊了现实与电脑虚拟环境的界线,为博物馆的交互设计和观众体验带来新的契机。增强现实独特的实时交互,以及将环境与信息融合后反馈给观众,都符合传播知识、引发兴趣、激起好奇的教育心理学要求,把教育普及与娱乐休闲有机结合起来。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增加了展览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为博物馆策展人开阔思路增加了很多亮点。增强现实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只要用摄像头取景即可获得信息,让人-机-环境更好的融合为一体。随着增强现实技术跟移动终端发展的结合,相信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已经在向博物馆招手。虚实结合、高度交互性以及三维定位功能,将极大程度地调动观众参与的热情,提高对历史和科学的感知,还原互联网的真实感,让博物馆跟观众的互动联系更加密切。
 

什么是增强现实技术

所谓增强现实,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一种逼真的视、听、力、触和动等感觉的虚拟环境, 是把使用者看到的真实画面,通过摄影机等设备,与电脑产生的虚拟画面实时结合,成为有各种补充信息的增强画面。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在观众所视的现实环境中叠加了一个虚拟的场景,呈现出效果真实的新环境。

增强现实中的真实物体和虚拟物体与用户环境不仅无缝结合在一起,而且真实物体和虚拟物体之间还要进行互动,同步反映到虚拟的三维空间,实现真正的虚实之间的三维联系,形成新奇有趣的交互体验。

增强现实技术系统包括显示技术、跟踪定位技术、界面和可视化技术以及标定技术,是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延伸。跟踪定位技术与标定技术共同完成对位置与方位的检测,并将数据报告给增强现实系统,实现被跟踪对象在真实世界里的坐标与虚拟世界中的坐标统一,达到让虚拟物体与用户环境无缝结合的目标。为了生成准确定位,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标定,测量值包括像机参数、视域范围、传感器偏移、对象定位以及变形等。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简称VR)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交互,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根据虚拟现实技术对沉浸程度的高低和交互程度的不同,将虚拟现实系统划分成四种类型: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增强式虚拟现实系统、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增强现实是虚拟现实的一种类型,或者说是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计算机应用和人机交互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实时计算场景,根据观众的需要把整个空间中所有的信息真实地提供给观众,观众可依自己的路线行走,计算机会产生相应的场景。虚拟现实强调的是虚拟世界给人的沉浸感,强调人能以自然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操作。增强现实系统致力于将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增强观众对真实环境的理解,并不隔断观察者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增强现实具有较低的硬件要求、更高的注册精度、更具真实感。增强现实系统能够增强观众对融合环境的感知,因而在博物馆这个应用领域里面,增强现实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明显的感知优势。

最近两年,增强现实的搜索量已经超过虚拟现实,人们越来越关注包裹我们的信息空间。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使博物馆的观众在获取信息、相互认识和理解方式方面有了新的改变,可能这正是未来智慧博物馆发展的方向。

增强现实与博物馆

美国新媒体联盟出版的《地平线报告》(博物馆版)近年多次提醒博物馆关注增强现实技术,认为它是最有潜力改变博物馆发展的主流应用技术之一。增强现实技术通过对实时视频图像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形成交互式的三维图像画面,给观众带来更真实的全新体验与感受,可以使博物馆越来越走向开放,为观众提供越来越多的个性化服务,帮助参观者用新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世界。增强现实的关键特点是能够互动和回应用户,创建新的阐释层并覆盖我们以往的感官经验,这种能力为博物馆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意义深远的潜在空间。增强现实的交互性特点使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和学习充满互动、好奇和兴趣,从而构建新的理解并激活潜在的数据。动态进程、海量数据库及体量特殊、难以操作的物件,都能够以一定的比例和易于理解、操作的形式被引入参观者的个人空间。

(1)  展前宣传

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为庆祝建馆一百周年,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做展前宣传造势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他们与Blippar 公司合作推出了4 款不同的百年纪念海报和明信片,在博物馆、主要购物中心、学校和图书馆等处发布。当观众使用这款应用程序来处理图像时,能通过一项3D 互动体验功能与霸王龙合影,并在网上分享照片。通过这种令人难忘的方式,积极推动与观众互动。同时,使用这款移动应用的观众还将获得博物馆门票的折扣优惠和一次抽奖机会。奖品包括博物馆纪念品和携家人免费参观博物馆的机会。大奖包括在博物馆过夜的体验,以及与三位朋友一起享受贵宾式的招待。

博物馆传统的信息推送方式包括海报、宣传栏、小册子等,只能出现在实体环境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某些信息如策展人诠释、观众评论、音/视频很难提供给观众。增强现实技术的信息推送服务则能将多媒体和富媒体的展览信息主动传递给潜在的观众,使博物馆的服务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可以克服上述缺陷,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移动增强现实推送具备传统推送的现场性,同时还能提供一些现场不方便或无法提供的信息,保持信息的丰富、及时和有效,同时,这些移动增强现实推送基本上属于一键操作,简单易学,观众只要打开程序就能获得与环境相关的信息。

(2)定位导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新建博物馆的馆舍体量越来越大,动辄数万平米建筑面积的博物馆已经比比皆是。当代博物馆多为大开间的设计,功能布局分散,需要高效率的指引系统。随着电子地图技术和地理位置服务技术的发展,一些大型博物馆都开发了电子地图导航系统。如果可以结合移动增强现实技术,能够为观众提供实时的路径指向,参观体验更加鲜活、生动。在移动环境中,观众所在位置与对象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通过获取观众和对象的位置数据,计算观众与对象的位置关系,可以生成指引信息。在移动增强现实技术中,指引信息被叠加到现场视频中,为观众提供实际指引,好似一名馆员在实体博物馆中为观众指路。指引可以采用文本形式,也可以采用2D/3D 形式,在现场直接显示目标的方位。如果观众没有指定目标,可由系统自定义若干个目标,形成多条指引线路。

东京水族馆(The Sunshine Aquarium跟科技公司HAKUHODO Tokyo合作采用增强现实开发一款应用程序,通过SLAM的定位功能,制作了虚拟导游小企鹅,用以完成对游客路线引导。这家水族馆处于东京闹市,七拐八拐的地形经常把游客绕晕,拿着地图也一头雾水的游客们屡屡抱怨。现在只要打开手机,下载一款名为“Penguin Navi”的应用程序,将手机显示屏对准眼前的真实世界,便看见一群憨态可掬的企鹅出现在了人行道或斑马线上!将冷冰冰的卫星导航,和我们熟悉、亲切的“带路”行为结合在一起,简直又酷又温暖,保证观众不仅不会再迷路,还会一路笑到水族馆!当你走慢了时,企鹅还会停下来等等你,并向你招手催促呢!

甚至在寻找停车位置时,增强现实也能帮忙。当你把车停在博物馆的停车场里面,掏出手机启动一个移动应用如 Car Finder 时,软件会记录下你的位置信息。之后,当你想在茫茫车海中寻找它时,这个移动应用会利用摄像头、卫星导航、指南针、陀螺仪等多个传感器把你引导至正确的位置。

3)展览讲解

博物馆观众通常都会花大量的时间使用手机拍照、给朋友发送短信和照片。因此,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把手机变成会讲故事的工具,给静态的展品赋予一种鲜活的生命力,丰富不同层面的知识传递。人们在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手机看到展厅位置,参观路线,还可以看到周围自己感兴趣的数据,读取到更多的信息,这些都有助于观众从一个新的维度来理解博物馆的馆藏及其周围的世界,并与之互动。

观众进了博物馆,通常都会读一下博物馆的宣传册。首页一般都有馆长的照片和致辞,用手机一扫,观众就可以看到馆长致辞的视频。通过手机的摄像头,可以看到宣传册里面对重点展品的诠释视频,了解到策展人的创作心路,以及著名评论家的点评等,富媒体与交互性的充分融合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展览的内容。

近年国外许多博物馆都开始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将静态图片变为动态的视频或者3D动画,如举办“终极恐龙展”(Ultimate Dinosaurs) 的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举办“艺术生命展”(Life of Art)的盖蒂博物馆,加利福尼亚拉古纳海滩博物馆,利用增强现实系统MovableScreen展示古罗马的遗迹的荷兰考古学博物馆以及尝试使用The McNays Reality Check应用程序的玛克内夫人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在“和谐无间:诺玛• 珍• 考尔德伍德的穆斯林艺术品收藏展”(In Harmony: The Norma Jean Calderwood Collection of Islamic Art)中使用Layar 的增强现实图像识别技术,在实践中论证了各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摄像头的不同功能,以及博物馆的低照明环境对图像识别的影响。

在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上,香港城市大学展示了一般人无法看到的敦煌壁画——“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当用户通过iPad屏幕,对准原本只展示壁画基本轮廓的墙面时,能够看到色彩更为丰富的、细节更加完整的敦煌壁画。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兵马俑”展览(Chinas Terracotta Warriors),使用了增强现实技术,显示更多针对展览特定部分的教育材料,增强了观众的参观互动体验。使用这款应用程序扫描六张提示牌,将在“现实空间”里显示3D 的内容和视频。观众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下从各种角度看到这些虚拟物品,拍照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

增强现实可将数据轻松附加到现实物体、设施和进程上的便捷途径,促进对关注对象深层含义的理解。目前绝大多数的工具都能通过使用者的实时掌控来增强体验。

例如,策展人可以利用增强现实把展览地点扩展到特定的虚拟领域,艺术家Will Pappenheimer通过增强现实软件Layar,设计了一个填充洛杉矶艺术博物馆间隙的展览。他让五颜六色的数字漏斗和演讲视频充斥博物馆的庭院和走廊,观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看到这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景象。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增强现实应用与“超越星球——太空探索的未来”展览组合呈现。观众无论何时只要发现11个遍布展览的增强现实图标中的任意一个,都能用自带设备的摄像头来开启3D动画。

这些被指明的目标物体的信息,或者来源于现有的“兴趣点”数据库,或者来源于策展人的创建。这些目标物体的信息,可以与博物馆的建筑物,以及一些无特征的空间,如广场和花园等各种现实对象联系在一起。通过影像分析和准确地在实际画面重迭相关信息,效果便可以进一步提升。拍下展厅一件文物的照片,并收到有关该藏品的出处和该藏品原主人生平的信息,然后显示该藏品的原貌,或模拟修复后的新貌等等,甚至通过“X射线”功能“看”到藏品内层的结构,并和3D模型、视频以及数字说明内容产生交互。

一些博物馆还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和图像合成技术,把观众与电脑中的讲解员合成到一个场景中,实现讲解员与观众之间的问答,犹如真人导引介绍,非常能够吸引观众。伦敦科学博物馆“制造现代世界”展览开发了一个增强现实的应用程序来辅助展览,BBC电视台名人、世界著名汽车电视节目主持人詹姆斯·梅(James May)作为虚拟导览员来讲解展览,展示了增强现实的神奇魅力,在互动性表现上也有很大提升。虚拟导览员不仅可以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向参观者致意,还可以逐一介绍著名馆藏、参观路线、文创产品以及各种信息服务。

(3)  再现历史原貌

在与历史文化遗迹有关的移动增强现实应用中,“增强旅行”( Augmented Walking Tour)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增强旅行可以让观众在参观历史文化遗迹的现场直接从云数据库中调用相关资料,如照片、历史记录、录音、视频等。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收藏机构,其价值的发挥有赖于资源的最大化应用,移动增强现实技术为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以馆藏资源“增强”实体对象。

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通过和旅游局的合作开展了一项名为ARTours的增强旅行活动。观众在荷兰的著名历史景点,能够通过手机实时查看由博物馆提供的历史照片、绘画作品等信息,并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介绍。观众在古代建筑遗址前,可以观看使用仿真技术修复的古建筑的原貌,查看古建筑的相关历史信息。同时,观众留言和标注功能增强了交互性,观众可以互相查看评论和网络外部资源并进行交流,增强了学习效果。融合了虚拟与现实的增强现实手段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受,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伦敦博物馆的StreetMuseum移动应用也是一个成功的早期经典案例,观众游走在伦敦街头就能欣赏与之相关的丰富艺术和摄影作品,享受穿越时空的奇妙体验。程序启动后,首先确定你当前所在的位置,然后显示出你周边的相关景点。选择相关景点,就会弹出一个小对话框显示出具体位置以及相关作品的作者和创作时间。单击右方的蓝色箭头就能看到实际作品。在浏览界面还可以查阅作品的相关详细信息或放大查看细节。最有趣的是程序所支持的3D浏览效果。当你站在艺术品相关地点后,启动3D浏览,程序将会自动识别你的所在位置,并根据环境中的建筑物将艺术品与实际场景叠加在一起,在手机上欣赏这一地区曾在历史各个时期所发生过的事件、人物、故事、图片等各种资料。观众可以在3D历史和现实场景之间穿行,房屋、街道、高楼、深巷,都在此时变身为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博物馆。

澳大利亚悉尼动力博物馆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开发的手机应用Around Sydney也很有趣。观众在悉尼参观旅游时,可以在手机里面看到同一地点和建筑一百年前的叠加影像。即使不在悉尼,也可以通过在手机上输入经纬度来获取准确地址,感受此地址百年前的风貌。他们还准备进一步改进可以在同一地址看到现代艺术家不同摄影作品的叠加影像,甚至引入一些游戏的元素,增强该项目的娱乐性。

由英国约克市议会支持制作的“约克市全息之旅”应用程序(City of York Hologram Tour)为使用智能手机的游客提供娱乐和教育服务。安装此程序后,将手机对准某个特定景点,一个穿戏服的演员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并在一分半钟内表演一出有关历史的喜剧,还可以跟这个虚拟人物合影留念。这款应用程序一开始指引游客到约克博物馆,利用馆内免费的无线网络下载完整的应用程序,而无需损耗话费套餐内的数据流量。通过这款应用可以在这所古老的城市内为游客创造一种数字体验,尤其是生于数字时代的年轻一代。目前正在开发声音控制技术,还将在城市中设置标识表明此处有全息图像。举例而言,在约克市巧克力手工作坊景点外,放置一个巧克力大亨的全息图像标识,提醒游客使用此款应用了解景点的信息。

(4)提高参观质量加深与藏品互动

增强现实技术让观众在参观藏品的同时,通过在藏品周围叠加数字图片、在线学习资料以及博物馆相关学术信息,丰富了观众的信息来源,提升了观众的学习体验。增强现实技术让整个参观过程更有交互性,观众通过查看相关元数据、图片、视频和相关深度阅读,建立了一种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加深了对藏品的理解。

增强现实不仅可以辨认图形特征,也可辨认物体外形,以作为触发增强现实内容的载体,可以使展馆中的花瓶,石膏像等物品,也能够形成触发,以调取想要转换的内容。观众利用手机的照相功能还可以测量展品的长度,可以自动对焦检测分辨率及缩放比例;支持公制英制等单位的转换;随时随地测量身边任何物品的长度、宽度,角度和面积等功能。每次想要量东西,不用四处找尺,只要拿出手机就搞定了!

解说词如果是不同的文字,也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进行不同文字的翻译。美国Quest Visual公司于2010年底开发了一款使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光学字符识别(OCR)翻译软件“Word Lens”。观众只要将摄像头对准要识别的文字(可以是图书、杂志、菜单、路标等等),手机屏幕上马上就会浮现翻译之后的语言文字。“Word Lens”包含了识别、翻译、替代的功能,使用非常简便,它利用OCR技术识别文字,再通过字典进行查找翻译,然后使用AR技术将翻译过的文字覆盖在原有文字上,而摄像头对着的场景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目前该软件仅支持英文与西班牙文、法文和德文等少数几种语言的互译。可以想见,如果开发一款简化字与繁体字(甚至金文甲骨文等古文字)互相转换的增强现实移动程序,也将为年轻一代完全不懂繁体字和其他古文字的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果更近一步,除了翻译功能,还能实时显示博物馆推荐的相关馆藏学术资源,观众不仅能够在手机上浏览与保存这些馆藏资源,还能够将推送结果发送到指定的电子邮箱或者社交网络平台与其他人分享内容,不仅能够帮助观众理解参观内容,还可以高效率地扩展学习资源。


   
  事实上,国外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利用增强现实帮助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资料,在保护古籍的同时,让观众充分接触到原始文献,并附加展示丰富的网络资料,提高学习和研究古文献或特种版本的兴趣,同时保护古文献不因频繁使用而受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约翰·里兰兹大学图书馆联合建立了一个“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促进对特藏的研究和教学”项目,在查阅中世纪的手稿、标志性版本和文献档案原稿时,可以突破原稿保护的限制,在原稿周围显示数字图片、文本、在线学习资料以及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机构收藏的相关资料,读者也可以对数字版进行“翻页”、放大肉眼看不到的细节、聆听中古英语朗读、查找元数据、阅读其他文献、与其他资料对照。这些对我们博物馆今后的发展都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5)提升阅读体验

假设你正在阅读一本在博物馆买的书籍,将手机摄像头对着图书的封面和内页进行扫描,手机屏幕上就会出现视觉和互动元素,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突然在眼前真实发生,如平面模型变成可操控的3D 模型,平面地图变成可转动的地球仪,恐龙从书上站起来并缓缓走动,可以操控主人公的赛车等等。看起来只是一本普通的书,但在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却是 3D 人物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这将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结合增强现实场景、三维模型等与现实世界创建的博物馆读物为观众,尤其是孩子们,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沉浸式体验,赋予了观众一种额外的体验过程。

增强现实技术集合文字、图片、三维动画、声音、视频、互动游戏等多种信息传达,为数字出版和博物馆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载体,增强了书本的可参与性,使知识与信息能够更有效地被观众接受和吸收。读者的身份由阅读者变为表演者,置身于离奇的情节当中,体验各种奇妙的经历,享受更多的感官体验,超越现实,而又处在真实的环境中。

博物馆可以根据各自馆藏和宣传需要自行开发增强现实的图书,应用到博物馆有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如观众们可以看到一名虚拟导览员出现在绘本书上,聆听讲解员为他们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使用手机识别图书上的标记,就能观看虚拟的三维场景,享受到虚实融合的立体阅读体验。

 

  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多媒体图书,突破了原有图书的内容和形式的限制,借助手机等终端设备,不仅具有丰富多样的信息表现形式,还扩展性地为观众提供了实时获取的互联网的相关数字资源。随着制作成本的降低和技术的成熟,这项技术应用在博物馆教育领域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6)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

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也可以促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趣味性,可以让任何普通的平面图片动起来,把门票、海报、宣传册,甚至交通卡通过手机识别后转换为跟博物馆推广主题有关的趣味动画的应用等等。

同样的原理如果应用在文创产品上,也会带来视听触的全面感官体验。通过移动设备的摄像头,对着指定的平面图像(玩具、海报、杂志、包装盒等)轻松一扫,便能触发精彩的视频,还可以跟酷炫的3D动画模型进行互动,玩味无穷。一个简单的图画跳出了平面的限制,变得“活”起来,成为三维立体的形象,有动作,有声音,还能互动,创造了集视觉、触觉、听觉为一体的多感空间。小朋友一定抢着把有增强现实图案的产品带回家。

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巧妙把虚拟物体或者虚拟人物(例如著名博物馆学家)跟拍照留念结合在一起,帮助观众提高在博物馆体验的趣味性,分享后容易引起更多朋友的关注。观众可以轻松通过移动设备的触摸屏对图片内出现的物体进行旋转、调整大小、修正等精细操作,让各种虚拟角色与现实中的文创产品进行互动。观众还可以把增强现实画面保存,通过社交网络和电子邮件与朋友分享,或是制成电子贺卡,或者做成增强现实相册,留作纪念,并且与朋友分享。

Zapper开发的印有迪士尼动画的T恤,打开手机应用程序,就可以看到米奇在衣服上跳动。还有两款网帽,分别印刷有我是奥巴马我是罗姆尼字样。手机对准戴帽子的人,就可以看到奥巴马和罗姆尼的虚拟卡通形象,消费者可以用这两个卡通人物来模仿美国总统候选人做演讲并分享给好友。消费者既可以买一件在现实生活中美观实用的文创产品,又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得到乐趣,或者这就是未来增强现实技术和博物馆文创产品结合的发展趋势。

7)分享和数据统计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都有沟通的欲望,喜欢发表对某事物的看法和意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或者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利用增强现实可以建立基于手机和定位的在线交流,可以在随时随地发表言论,分享信息,建立朋友关系,把自己的感想传播给更多的人群。

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还可于手机端收集观众各种操作行为,收集海量的传感数据并进行自动化统计归档。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互动内容的二次更新,也可以对使用效果与读者体验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过滤,建立属于博物馆自己的观众数据库,可用来将现实世界与海量的相关在线信息联系在一起,满足后续阶段策划、立项的数据支撑。

结论

现在人们的生活正越来越数字化,我们周围的信息也正日益与情境相关,并能够被快捷地获取。因应这一趋势,未来的博物馆面临与日益增长的海量信息进行互动,并期待移动科技能够为博物馆的观众带来更加直观与便利的感受。

通过增强现实以及其他正在研发的科技手段,博物馆与数码世界的互动以及与观众的互动将会变得更加完整及灵活,增强观众对科技的感知,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也会改变他们习惯的学习方式。通过互动的学习界面和生动形象的创新模式,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具备丰富的知识性和教育性的同时,还能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里边玩边学,将被动学习变为集合“视、听、说、触、思”的全感官主动学习,充分调动想象力,达成自主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增强现实技术透过移动设备的摄像头,观众可以看见虚拟的物体在自己的手中跳动,虚实结合的强烈沉浸感完美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结合,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奇妙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参观和学习将变得更有趣,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增强现实不仅仅是一种商业展示手段,它更多的是一种各种资源的聚合链接。增强现实技术的实现需要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持续创新,其结果将会使观众与移动终端的互动形式产生难以置信的改变。借助声音、手势以及其他多种输入方式并结合全新的无缝信息浏览方式,可以满足观众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地感受虚拟空间中模拟的事物,增强参观游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博物馆的观众带来更为强烈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