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感受歌剧的音乐魅力 -- 施版歌剧《浮士德》上海首演观感

施恒团队与上海法国学校合作首演古诺的歌剧《浮士德》,因地制宜,低费用,小制作,成功演绎了原汁原味的法国正歌剧,在推广古典歌剧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用心灵感受歌剧的音乐魅力 -- 施版歌剧《浮士德》上海首演观感
2019年末,由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施恒副教授导演的歌剧《浮士德》在上海法国学校演出。《浮士德》是法国作曲家古诺根据德国歌德的同名长诗改编的,1859年在法国巴黎首演,引起巨大轰动。1998年,中法两国曾联合制作过歌剧《浮士德》。此后该剧在内地剧场基本没有上演过。所以这次施恒版的《浮士德》堪称为二十年来国内首演。

一、为何选择《浮士德》
  
导演施恒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和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饰演过费加罗和斗牛士等二十多个歌剧主角,曾获得法国马尔芒德等国际声乐比赛十项大奖,2013年入选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中国十大男中低音音乐会”。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歌剧导演,曾经导演和制作过《费加罗的婚礼》、《唐璜》、《美丽的海伦》和《地狱里的奥菲欧》等十几部歌剧。

多年的留法经历、专业教学和丰富的业内经验,赋予他深厚的职业素养和开放的跨文化视角。他在法国东南部的海滨城市阿尔日莱斯连续六年举办了法国阿尔日莱斯国际歌剧节(FIALA),成为华人在国外连续举办国际歌剧节的第一人。

施恒的恩师之一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先生,他曾指导过施恒演唱《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特的小夜曲,并说这个角色非常适合施恒。施恒回忆他第一次在巴黎的巴士底歌剧院观看古诺的《浮士德》,优美悦耳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曲折的情节,令人震撼的场面,尤其是玛格丽特在教堂里那一幕,管风琴响起时那种庄严神圣的现场效果深深打动了施恒的心灵。

联想起小时看过的歌德同名长诗,施恒开始从一个比较深的层次上回味和思考这部著名的歌剧。《浮士德》的音乐好像有一种魔力,让施恒百听不厌,每次聆听都有新的感受和想法。从学生时代施恒就期望有一天可以自己出演,甚至导演古诺这部典型的抒情歌剧。

施恒曾研究过歌剧《浮士德》的多个版本,最后采用的是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版本。该版本虽然相对古诺的原始版本略有缩减,但无论是演唱和表演方面都比较忠实于原著,充分体现了每个人物不同的特色,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导演《浮士德》的挑战

2019年七月施恒导演的《浮士德》在法国阿尔日莱斯歌剧节首演,得到当地歌剧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也引起了法国各种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对于他的专业团队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但这次在上海法国学校的演出,情况完全不同。

首先,演出的地点是教学大楼的一个大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带阶梯的走廊里面演出,观众坐在阶梯上或者站在二楼的护栏旁观看,演员们在平地上演出。虽然走廊里的音效不错,在不同的位置都可以清晰地听到演员的声音。但如何利用这个场地,尤其是背景怎么设计,演员上下场怎么安排,导演和舞美老师做了各种设计,颇费思量。

由于演出场地没有幕布,要在最快的时间内,让换景过程就像机器一样准确完成所有道具背景的转换,每个背景墙正反两面都能用,下面都装了滑轮。甚至每一个小的道具包括书本烛台,都准确到位,毫无瑕疵,殊为不易。可以想见在排练过程中,导演和演职人员在一幕一幕之间反复练习衔接,才能保证这样一场正歌剧的成功演出。

   其次,这次演出的群众演员基本都是法国学校的学生,这部戏也是施恒想要送给孩子们的新年礼物。法国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渴望表现,不像中国孩子那么内向腼腆,但天性比较散漫,不好组织。如何让孩子们克服种种困难,尽快融入到剧情里面,跟专业演员一起互动,需要细致和周全的设计,更需要形象的启发和耐心的诱导。施恒在导演和制作儿童版《魔笛》过程中,曾组织过儿童歌剧合唱团参与演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道如何巧妙地开导小朋友,帮助他们体会剧情,融入到角色里。

例如《离开故乡去远征》的场景,整个城镇的男女老少送战士们上前线。刚开始很多孩子很难理解剧情,注意力也不容易持续地集中,施恒就形象地跟孩子们开导,这些士兵都像你们的父亲,那时通信不发达,一旦离开故乡去前线打仗,就是杳无音讯,谁都不知道是否还能回得来,这时你们会怎么样?孩子们就这样慢慢的就被带到戏中,有的学生一边唱一边流泪,融入到角色之中。

当最后一幕浮士德被魔鬼拖入了地狱,而玛格丽特用她坚定的决心,拒绝诱惑和妥协,感动了上天,她和哥哥瓦伦廷再次相拥。那些死去的战士跟着从台阶两侧下来的小天使们一起从天堂走向玛格丽特,完成了真正意义的救赎。加上用键盘合成器奏出的教堂管风琴效果,增添了庄严肃穆的色彩,效果非常突出。

上海法国学校学生参与的其他合唱和舞蹈也发挥得很好,不仅场面宏大,色彩斑斓,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其中男声合唱《士兵之歌》和大合唱《圆舞曲》,特别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虽然整个歌剧超过了三小时,在没有任何扩音设备的情况下,师生和家长们看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用心感受这位法国作曲家特有的温柔浪漫和细腻虔诚。

三、《浮士德》的演职团队

古诺的《浮士德》中有很多难度极高的咏叹调,重唱和合唱也颇有挑战性,如合唱《士兵之歌》最高是B,已经接近男高音的极限,演唱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演唱技巧才能胜任。导演施恒大胆启用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担任主要角色,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迅速成长。他经常说,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教室里培养不出优秀的歌剧演员。必须让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通过整出歌剧的排练和演出,必须靠舞台和各种表演的机会深造打磨,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歌剧人才。
扮演玛格丽特的衡晚舟虽然还是一位本科大五的学生,但气质高雅,声音清澈透明,表演收放自如。她演唱的那首活泼华丽的咏叹调《珠宝之歌》通过难度极高的演唱技巧,鲜明地刻画了玛格丽特炽热的初恋情感和纯真善良的少女形象。衡晚舟从高二开始师从施恒老师学习声乐,虽然刚开始其艺术天赋和想象力空间并不是十分突出,然而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找到了艺术的感觉。当时衡晚舟同师门的同学中男多女少,女高音尤其缺乏,所以老师把所有的演出机会都给了她。一开始她还有些胆怯,甚至有些手足无措,后来在老师的调教下不断成长,慢慢渐进佳境,在国际比赛的舞台上屡获佳绩,让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扮演浮士德的青年男高音罗发初是星海音乐学院的本科生,音色细腻优美,令人过耳不忘。今年在法国演出《浮士德》时曾担任浮士德的B角。原定A角的法国男高音突然身体不适,演出前取消了行程,只能由罗发初临危受命。作为本科生第一次演歌剧,就担任这么重要的角色,可想而知他的压力巨大,其他人也替他捏了一把汗。但罗发初具有超强的抗压能力和学习模仿能力,犹如海绵一般虚心好学,经过导演手把手的点拨,圆满地完成了演出任务,几个高难度的咏叹调也唱得很完整,如表达爱慕之情的《圣洁的小屋》,不论从情感表现和声音处理,都可圈可点,逼真地表现了浮士德内心纯洁的爱慕之情和真诚祝福。
扮演玛格丽特哥哥瓦伦丁的朱志豪是施恒的本科四年级学生,他唱的《远离家乡去出征》情感充沛,庄严恢弘,刻画了一个正直、善良、勇敢的青年军官的形象。在最后的决斗三重唱中,朱志豪的表演也很到位,瓦伦丁的愤怒莽撞得到了鲜明的刻画。瓦伦丁这一角色据说原来是给一个男高音写的,对于朱志豪这样的男中音来说非常有难度。但朱志豪这次表演很突出,声音雄厚,高音也很稳定,进步很大。他这次在表演方面也逐渐自然,找到了舞台的归属感。

主要演员中只有扮演魔鬼梅菲斯特的是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的翟晓寒老师,他音质醇厚,表演自信洒脱,吐字清晰,气息饱满,功力深厚。尤其是诙谐有趣的《小夜曲》,生动表现了魔鬼梅菲斯特的阴暗心灵以及令人惊悚的凶残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担任艺术指导和钢琴伴奏的一位大师级人物安杰琳娜(Angeline Pondepeyre),她是法国马尔松省立音乐学院的钢琴伴奏教授,曾多次与小泽征尔、祖宾梅塔等世界一流指挥合作。她的钢琴伴奏如行云流水,富有激情,合唱的时候甚至跟着大家一起引吭高歌,带动了整个舞台的气氛。

四、学校与歌剧的缘分

上海法国学校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支持推广古典音乐,每年组织一次歌剧之夜,与施恒团队联合制作过多部歌剧作品,如奥芬巴赫的《美丽的海伦》、《地狱中的奥菲欧》等都是在法国学校首演的,这已经成为上海法国学校的一个优良传统。

这些都跟上海法国学校的音乐教师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 Gizycki)有很大关系。克里斯多夫毕业于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跟施恒一样,对推广古典歌剧有着强烈的情怀和抱负。每次歌剧演出时,所有的群众演员都是法国学校的学生,由克里斯多夫负责排练。在排练过程中,他特别严谨仔细,每一个乐句和音乐语言都一丝不苟,所以孩子们跟专业歌唱演员一起排练演出马上就可以进入角色,完全没有业余和专业的衔接问题,从而保证了演出的完整性。可以说,没有克里斯多夫背后大量的付出和努力,这样一场专业性很强的歌剧演出是完全不能想象的。

演出结束已经很晚了,上海法国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们还是很兴奋,纷纷上前跟演员合影留念。参加这部歌剧演出的很多高中学生说在演完这部戏之后,明白了什么是歌剧,如何努力完成一部歌剧,作为一个歌剧演员,他的幸福感在哪里。有的学生已经开始爱上舞台,爱上歌剧,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些明确的方向,期待着未来通过努力去获得歌剧舞台上属于自己的灯光。

五、结论

施恒团队与上海法国学校的合作实践证明,歌剧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曲高和寡、阳春白雪,如果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加上方法得当,歌剧可以很容易被家长和孩子们接受和热爱。如果全上海,或者全中国,有更多的学校也像上海法国学校一样重视古典音乐和歌剧,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感受甚至参与到歌剧的排练和演出,他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歌剧是很好听、很好玩的,孩子们的欣赏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得以升华,这对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们参与歌剧之中,他们的家庭成员也会随之接触、感受和理解歌剧,由此我们全民的素质教育应该可以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没有了
没有了